文章
作者:延边律师时间:2025年08月07日
“掏空家底”娶回的儿媳半年就离婚,20万彩礼该不该退?婚前赠予的小汽车能否要回?当婚姻解体引发财产拉锯战,该如何拨开情感迷雾守护公平?
近日,梁子湖区法院沼山法庭以“倾听——释法——调和”三步破局,用'法律算盘'厘清经济账,以情感天平化解心结账——一纸调解书终让剑拔弩张的双方各退一步,12万元返还方案彰显司法刚柔之道。
基本案情
“我掏出大半辈子的钱给儿子娶媳妇,街坊邻居都知道!现在儿媳妇没了,钱也没了,脸都丢尽了!她就是骗婚,必须退钱!”沼山法庭调解室内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焦灼,刘某母亲情绪激动,要求李某退还20万元彩礼和婚前赠予的汽车。李某寸步不让:“车子是你们婚前上赶着送的;婚后共同生活半年多,彩礼早就花完了,我一分不退!”双方怒目相对,拳头紧握,眼看就要动起手来。
原来,刘某与李某经人介绍相识,当时刘家为表诚意,不仅掏空家底凑足20万彩礼,更咬牙贷款购置一辆汽车登记在李某名下。谁料新婚宴尔即成怨偶,因性格不合引发争吵不断,结婚半年便分居。刘某起诉离婚,并要求李某退还彩礼、汽车及婚后工资;李某则认为彩礼、工资已用于共同生活,汽车属婚前个人财产,坚决不退。
调解经过
面对这场交织着法律与情感的彩礼纠纷,沼山法庭庭长吴永华深知,一纸判决虽能划分财产归属,却难以抚平两个家庭的情感创伤。彩礼是否返还、婚车如何处置、婚后工资如何分割——这些看似明晰的法律议题背后,实则是传统观念与现代法治的激烈碰撞。刘母捶胸顿足哭诉人财两空的屈辱,李某含泪控诉骗婚污名带来的精神重压,调解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。
吴永华法官果断转换思路,采取“倾听——普法——调解”三步工作法,由“背对背调解+律师协作”双线推进。在调解室,法官向刘母细数购车时的美好期许:“当初送车是为结两姓之好,如今虽缘尽,情谊不该变仇怨”;转身又在挂着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图示的谈话间,从“婚姻破裂非一人之过”切入,引导李某体谅老人倾尽积蓄的苦心。与此同时,双方代理律师化身“法律翻译官”,将法官的温情劝解转化为合同条款般的明晰方案,在法理框架内为当事人搭建沟通桥梁。
历经4小时情理交融的拉锯,僵局终被打破:李某同意退还彩礼12万元,车辆归属维持现状,婚后工资不再追讨。次日,在法庭见证下,李某当场向刘某支付12万元,法庭同步出具文书。一场可能升级的纠纷,在情理与法律的平衡中悄然落幕。
法官说法
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五条: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,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,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。但是,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,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,综合考虑彩礼数额、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、双方过错等事实,结合当地习俗,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。人民法院认定彩礼数额是否过高,应当综合考虑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。
该案中,双方虽然已经办理结婚登记,但婚姻关系仅存续半年,未形成稳定家庭关系。而且,20万元彩礼金额显著超出鄂州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,明显高于合理范畴。法院综合考量各种因素,在调解协议中确定女方李某返还12万元,既严守“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”的法律红线,又体现实事求是的司法理念。
该案启示我们:民法典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,而是有温度的生活指南。当法官用法律显微镜析清是非,用情感听诊器疗愈创伤,看似无解的传统婚俗困局,终将在法理情的共鸣中找到最优解。
法官提醒
婚姻家事纠纷,往往剪不断理还乱。该案中情与法的较量,揭示了离婚纠纷中财产争议的复杂性,更深刻警示大众:婚姻不是交易,彩礼更非筹码,婚姻应以真心为聘,而非以钱财为媒,过高的彩礼会给双方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,还可能成为引爆婚姻的导火索。唯有诚信与理性,方能守护家庭和谐。
来源:鄂州市司法局
相关推荐:
>延边律师:韩继强律师
律师电话:138-4432-4085
执业证号:12224200810313186
执业律所:吉林华耀律师事务所
律所地址: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誉文街41-1号
专业领域:刑事辩护、婚姻家庭、合同纠纷、房产纠纷、公司法务、劳动工伤